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5507343555
Previous Next


未成年人怎么程度算遭受家庭暴力?

时间:2025-10-12 18:20:53

在法律层面,判断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并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程度”标准,而是综合多方面情况来认定,以下从不同行为表现和造成的后果为你详细介绍:

   

    行为表现

    身体暴力

    - 对未成年人进行殴打,比如用手、脚直接击打未成年人身体,或使用棍棒、皮带等工具进行抽打。

    - 对未成年人进行捆绑、踢踹、掐拧、扇耳光等行为,导致其身体出现明显伤痕、淤青、骨折等损伤。

    精神暴力

    - 长期对未成年人进行辱骂、贬低、恐吓、威胁,如经常骂孩子“笨得像猪”“废物”等,可能会使未成年人产生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

    - 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使其不能正常与外界交往,例如将孩子长时间关在房间内,不许其出门参加社交活动或上学。

    性暴力

    - 对未成年人实施猥亵、强奸等性侵犯行为,这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身体权利和人格尊严。

    忽视

    - 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不提供足够的食物、衣物、住所,导致未成年人营养不良、生活环境恶劣。

    - 对未成年人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不管不顾,延误治疗时机,影响其身体健康。例如孩子生病发烧,父母却以各种理由拒绝送医治疗。

   

    造成的后果

    身体伤害

    - 轻微伤:一般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如皮肤擦伤、淤青、软组织挫伤等。

    - 轻伤:包括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如鼻骨骨折、肋骨骨折等。

    - 重伤:机体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或功能严重障碍,如颅脑损伤导致昏迷、肢体残废等。

    心理和精神伤害

    - 短期可能出现恐惧、焦虑、抑郁、失眠、做噩梦、厌学等情况。

    - 长期来看,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自卑、叛逆,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当发现未成年人可能遭受家庭暴力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强制报告义务,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